华樽杯,中国酒类奥运会!

极客很酷,工匠就不酷吗?(下)

发布:华樽杯 2014-09-05
有幸与荷兰设计师Michel de Boer(博恩)已经合作好几个项目了。在我眼里,这位赫赫有名的登贝设计的前创意合伙人,红点设计奖视觉传达分奖项的资深评委,一直是一位兼具策略思维和设计灵感的大师级设计师,同时也是一位谦逊平和的长者。我与他讨论过很多品牌策略的问题,见过他出手做过很多出色的设计,但一直没有将他和“匠人”这个概念联系在一起,直到有一天在Skype上,他突然对我说:“Josh, 你看一下这张图片。这是一个依靠摄影而不是电脑程序产生的视觉。我有一个想法......”
 
 

此时我们正在为雅昌品牌设计全新的品牌VI体系。之前品牌新Logo已顺利获得客户方通过。这个五边形的造型里由三个色块构成,每一个色块又采用一定的渐变方式,相互迭加,制造出相当细腻的色彩呈现。难怪做艺术印刷的雅昌老板万捷一眼就看上这个方案,因为他懂得其中的精妙之处。
 
 
但Michel从来不会过于强调一个Logo在视觉识别和传达上能起到的作用。在他的眼里,Logo只能传达十分有限的视觉记忆,而一个品牌最强大的识别,反而在Logo之外 --- 品牌一种特定的视觉方面的行为方式。他管这一理念叫做“视觉行为”(Visual Behavior),也正是这一理念让他在蜚声于全球设计界。
 
Logo定案后大家很开心,因为这个Logo里色彩运用的规则,能创造出几乎无穷的色彩变化方式,完全可以形成各种独具识别性的辅助图形,构建Michel所倡导的“视觉行为”体系。现在的工作,只要上电脑完成那些色彩变幻的图形即可。
 
此时“有了一个想法”的Michel发来的是一张绿色调,用卷曲的透明塑料片拍成的照片。我一下明白他的意思:用摄影,而不是电脑后期来创造表情更为丰富、质感更为强烈的辅助图形。
 
这个想法很快又得到了万捷的认可,大概因为万总本人也是一个摄影发烧友吧。两周后,摄影手法产生的视觉形象大批出炉。看到用透明亚克力在各种光线条件下拍出来的一堆图形,在场的我们基本就是折服了。

 

之后Michel向我描述了在欧洲发生的摄影的全过程 --- 他们如何制作亚克力的彩色切片,如何在影棚里布光,如何拍摄那些彩色切片留下的光影。他特别提及:作为模型的亚克力片,是用激光切割的方式切出来的。"为什么这样麻烦?" 我问他。“因为只有用激光切割,才能避免边缘上的毛刺,和那些不好的粉尘。”
 
这就是我们经常挂在嘴上的“精益求精”和“细节里有魔鬼”。对于设计师和他的团队来说,没有人对他们提出这样的要求。他们只是觉得这样做才能出更好、更有质感、更鲜活的东西。而当Michel向我自豪地展示他们自发创作的下一项作品时,我已经相信,驱动他们的,并不单纯是一种专业精神,而应该是潜意识里一种对craftsmanship的尊敬和景仰。
 
这是一个用石膏雕塑出来的3D的雅昌Logo的模型。实际上我们一直在讨论Logo在非印刷的条件下的呈现效果,设计团队也用电脑完成了二维的特殊线稿Logo。但设计师们对电脑的模拟还是心有不甘。他们自作主张,找了一个作坊,用石膏一步步打磨出一个手掌大的模子,再上色、雕刻,最终出来一个独具粗砺质感的模型。

 

我没有机会触碰过这个模型,但深知它所凝结的心力。总有这样“传统”的艺术家和设计师,宁愿回到作坊里去一点点打造一个具有真实质感的“东西”,而不愿意只满足于电脑像素构成的视觉。这不再只是一种“专业精神”,而已经是一种潜意识里对“工艺”(Craftsmanship)的沉迷,一种对传统价值的尊敬和景仰。
 
Michel这样的设计师和创意人,在那个尘土飞扬的作坊里,和一帮还在使用锤子和凿子的现代工匠们在一起工作,一定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感吧?我们正聊到这儿,Michel突然掏出手机,打开里面的图片给我看,说道:“我喜欢作坊。你知道我有一部路虎Series II,现在正在这个作坊里重新组装着呢!”
 
我们去年为路虎出版过品牌历史图册,自然知道Series II是如何大牛的一部传奇越野车。1958年问世,路虎有史以来第二代车型,设计师大卫Ÿ贝奇创造的具里程碑意义的作品。酷爱路虎的Michel居然从一位英国路虎公司的退休员工那里,买到了一部世已罕有的50年代末出厂的Series II,并决定开始重建这种业已50多岁的老路虎。

Michel把这部车运到德国的一个特殊的古董车翻新厂,并花了更多的钱去购买各种新的配件,还将原来的蓬布改建为铝制车身。德国工匠们拿到这部车,简直就是如获至宝,因为每一个汽车迷都知道Series II的传奇历史,翻新一部Series II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机会。一年多来,这个车间里的老路虎被拆开,并一点点重新还原。破损的元件完全被更换,技师们还一遍遍调试机器性能。他们只有一个目的:让一部50多岁的古董路虎,能重回大地,赶上现代越野车的性能。下面的照片,是Michel后来发给我的整个过程的图片,我管它们叫“路虎再生记”:

       
 
这无疑是一项激动人心的大项目。到处飞行的Michel说他再忙也时不时要去一下德国,去和技师们泡在一起,讨论这部传奇座驾的重建工程。这项费时费力的工程,对他来说是一种巨大的乐趣。他充满向往地对我说:“我的路虎再过两个月就可以上路了。Josh,你知道吗,这部车原来在英国,后来我在荷兰买到了它,然后运到德国去重建,不过将来它主要会会在跑意大利的道路上。一部车,四个国家,你相信吗?”
 
我自然相信,心里不免生出很多羡慕。与他相比,我们生活在不同的文化里。在我们的文化里,一切新的才是好的,一切旧的都要被“破”掉。在我们的行业里,你如果说你还在做“传统业务”,别人就基本上会把你划归“奥特曼”一类。要说风光无限,还得把自已打扮成“极客”才行。然而当我观察Michel这样的人,“新”,并不是世界唯一的价值导向,“传统”是一个充满正面意味的词语。在传统的世界里,他们有令他们自豪的根。对他们来说,手工不代表原始,反而代表一种更高的境界。
 
最终我确信,可以把“匠人”二字送给Michel,同时我也相信,这个在中文里多少有点负面的称谓,他一定会笑纳。
 
后记:这篇文章成稿之际,正好访问了中央美院雕塑系的金属、木雕等工作室。在这个雕塑家的摇篮,学生们各种充满才情的雕塑作品,原来就诞生于这些比工厂车间还要零乱的工作室里!看着戴着口罩正在用机器打磨石材的几位学生,我忍不住对带我们参观的孙璐老师说:“干雕塑真是个体力活儿啊!”孙老师说了一句话,我想是对那种“工匠精神”的最好的诠释:“是啊,要形而上,先得形而下。”
 
 
相关阅读:极客很酷,工匠就不酷吗?(上)
重点推荐更多..
品牌指数报告更多..
广告指数更多..
价值排名更多..
品牌调查更多..
专题报道更多..
投诉更多..